研究指親子閒談或有助成績 但家長忌只問自己想知的
發布時間: 2017/02/15 18:17
最後更新: 2017/02/15 18:17
中大教育數據研究中心的研究分析發現,家長與子女之間若多閒談、多談學校事及多一起吃晚飯,子女的成績會更好。若以100分為滿分,推算可提高2至3分,即等同於提高學習動機及自信等效能。
不過,負責研究的中大卓敏教育心理學講座教授侯傑泰補充,多閒談、多談學校及多共膳只是導致子女成績好的其中一個原因,非唯一的原因。
中大教育心理學副教授伍斐然則指,家長要因材施教,若自已已經很緊張自己的成績,則家長不應與其多談學校的事,但若子女對學業的心態過於輕鬆,則家長應與其談成績,讓子女了解家長關心他們的學業,或能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問題。
是此研究主要透過抽取1.5萬名2015年6月TSA考生的成績及相關家長與子女填寫的問卷進行分析,學生分別來自小三、小六及中三。分析發現,即使同一個家庭對於「閒談」的定義各有不同。家長一方往往認為自己已經常與子女傾談,但子女卻認為只有過年過節時,家長才會與他們傾談。若家長認為與子女的閒談量為每周一至兩次,子女卻只認為每月一至兩次。
中大教育心理學副教授伍斐然指,家長可能認為只問「你返來啦?做晒功課未呀?」便屬於閒談,但實際上子女持相反意見。
伍指,難以為閒談量劃一個界線,最重要是向子女表達關心。她提醒,家長與子女閒談時,不應只顧查問自己想了解的事情,應先聽子女分享他們想分享的事情,然後才問家長想知的事;而傾談的習慣應從小培養,不應待子女於中學時踏入青春期後才埋怨他們不傾談。
研究又發現,無論子女成績高低,家長都會協助他們做功課,相信是家長的個人選擇及風格所致,而非依據子女的實際需要。
伍認為,「唔係你有無幫佢(子女)做功課,而係你點幫佢做功課。唔好覺得,我已經坐係到陪你成6個鐘,你仲想點呀?」。伍勸告家長,眼光要長遠,不要只在乎子女能否完成功課,而是要讓子女了解到學習的方法,讓他們日後能夠自行學習。